【荣耀时刻:一个军人家庭的阅兵记忆】浩鼎中心
9月3日的北京秋高气爽,天安门广场上,受阅部队整齐划一的步伐震彻云霄;与此同时,在西北小城金昌的一户普通民居里,此起彼伏的掌声中夹杂着压抑的啜泣声。金昌籍受阅士兵杨钊的家中,祖孙三代二十余口人早早聚集在电视机前,连年过七旬的祖父都换上了珍藏多年的军装。当央视直播镜头扫过火箭军方阵时,全家人的手指不约而同指向屏幕中那个熟悉的身影——身着崭新军礼服的杨钊正以最挺拔的姿态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。
这个特殊的家庭时刻,源于当天上午9时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。杨钊的妹妹杨雪特意用手机记录下家人们观看阅兵的全过程:当火箭军方阵出现在画面中时,原本喧闹的客厅瞬间安静,所有人都屏住呼吸;当镜头拉近,看清杨钊坚毅的面容后,爆发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。姑父甚至拿出了准备好的鞭炮浩鼎中心,在院子里点燃庆祝。
展开剩余60%出生于2001年的杨钊,在202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航空学院军士学院。这个挂着\"光荣之家\"牌匾的院落里,还走出了他的双胞胎弟弟杨铎——目前正在陆军工程大学深造的未来军官。客厅的荣誉墙上,兄弟俩身着军装的合影与祖父的军功章相映生辉,诉说着这个家庭延续三代的军旅情结。
\"两个孩子从小就在军事杂志堆里长大,\"父亲杨永军摩挲着相册里双胞胎穿军装的照片回忆道,\"但没想到他们真能双双穿上军装浩鼎中心,更没想到杨钊能代表火箭军走过天安门。\"这位曾服役于武警部队的老兵说到动情处,声音有些哽咽。他清楚地记得今年春节刚过,就接到儿子入选阅兵预备队的电话,全家人为此专门包了象征吉祥的饺子。
从二月到四月,杨钊经历了堪称残酷的淘汰式训练。表姐杨倩展示的手机相册里,有张杨钊训练后疲惫不堪的照片:作训服后背结着白花花的盐霜,作战靴的鞋底已经磨出破洞。但每次视频通话时,这个23岁的小伙子总是轻描淡写地说:\"我们方队今天又突破训练记录了。\"母亲高丽萍发现,儿子原本白皙的脸庞晒成了古铜色,原本单薄的身板却练出了棱角分明的肌肉线条。
最让家人动容的是受阅前夜的视频通话。画面里的杨钊军姿笔挺,轻声却坚定地说:\"明天走过天安门时,我代表的不只是火箭军,更是咱们金昌的父老乡亲。\"这句话让守候在电视机前的高丽萍瞬间红了眼眶。阅兵当天,当火箭军方阵以排山倒海之势通过观礼台时,这位朴实的母亲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——她认出儿子所在排面那独特的\"浪花白\"军礼服,正是杨钊视频里反复练习穿戴的那套。
这场展示国威军威的盛典中,45个受阅方队的新型装备令杨永军这个老兵也大开眼界。从数字化单兵系统到新型战略导弹,现代化的人民军队让全家人都挺直了腰板。\"当年我当兵时哪有这些装备,\"祖父指着电视里的东风导弹车队感慨,\"现在孩子们赶上了好时候啊!\"而更让这个军人世家骄傲的是,在这些尖端装备旁,就有他们家的孩子昂首走过。
夜幕降临时,杨钊从北京打来报喜电话。开的是免提,全家人听到他沙哑却兴奋的声音:\"爸,妈,我圆满完成任务了!\"院子里顿时又响起阵阵掌声。杨永军对着手机大声说:\"好样的!和你弟弟在部队好好干,咱们杨家男儿就是要为强军事业做贡献!\"挂满灯笼的屋檐下,这个光荣之家的故事,正在续写新的篇章。
(本报记者 闫庆玲 文星乃 报道)[字数:1028字]浩鼎中心
发布于:天津市旗开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